钱财生意方面,由于罗远没有最终决定权,因此双方只能大致确定意向。价格方面,最终谈下来的结果是新式大福船五万五千两每艘,新式小福船三万两每艘。
大福船的降价幅度不算大,居然仍旧维持在了武装运输舰的价位上;不过小福船的确太小,武备水平在罗远看来也实在不怎么样,价格上压缩得就狠一些,从喊价的四万两直降了一万,最终三万两每艘其实也不便宜。
当然,罗远敢答应这样的买卖,另一个关键就在于丰臣家是真正的大买家,他们双方达成的意向是京华每年交货大福船二十艘,小福船四十艘,合计总价值高达二百三十万两库平银!
虽说罗远本身也不是很清楚这两型新式大小福船最终的成本价,但按照京华以往的造舰生意利润率来看,一年赚个一百万两肯定是没有问题的。没错,在这个时代,京华的造船生意就是这么赚钱。
在谈的过程中,罗远提出过一个问题,他问丰臣家买如此多的战舰意欲何为。丰臣秀长则回答道:家兄有意压服日本各路水军,完成真正的统一。
罗远心里其实基本不信,尤其是联想到老爷在日本的种种布置,根据老爷一贯喜欢提前准备的习惯,他应该是认为日本的动向非常值得注意。
什么动向值得注意?当然是军事动向,而丰臣秀长这次提出如此巨大的军舰订单,显然就是典型的军事动向。
不过,因为老爷之前曾有这方面的交待,罗远认为老爷大概不认为这些海上军备能给京华带来多大的危害。至于原因,一方面当然是京华两洋舰队的实力够强,另一方面则可能是欺负日本水军没有打大决战的经验。
讲真,罗远这次来到日本也有几个月了,这段时间里他还真研究过一些日本水军们比较出彩的战斗。可是,哪怕如着名的“严岛合战”,水军方面也只是进行了暴风雨中的运兵式奇袭,并没有正儿八经的海上决战发生。
简而言之,日本各路水军在罗远看来,只进行过一些小儿科式的小打小闹,在绝大部分战役当中,水军相对而言只是武装运兵。
且不说丰臣秀吉是否有能力在短时间内就把整个日本几十路水军全部收至麾下,即便他真有这逆天的本事,这些原本互不统属的水军相互之间还有许多龃龉,要完成真正的整合,达到如臂使指的程度,那也绝非易事。
罗远不禁琢磨老爷的用意,该不会是先和对方做几年生意,待对方实力渐强,便找个借口把他们一网打尽吧?要真是这样的话……那可真是太妙了!
不过罗远万万没有想到高务实是个开挂的,他根本连“找个借口”都不需要,因为丰臣秀吉到时候会主动挑事。而且他更没想到的是,丰臣秀吉其实对水军并不了解,也根本没有“海上决战”的想法甚至思路,丰臣秀吉买战舰的原因其实是为了护航。
没错,丰臣秀吉是受了海贸同盟强大海上力量的刺激,认为将来如果对朝鲜动兵,没准会惹来海贸同盟的干涉。但丰臣秀吉不懂海军,在他眼里,水军的作用就是把陆军运到对岸,之后再保证运送一部分粮草即可(另一部分靠在朝鲜强行征收)。
时代的局限性永远都是存在的,就像在原本的历史中,当大洋决战成为英国皇家海军主导思想时,德意志第二帝国还在幻想存在舰队的作用。
到了第三帝国时期,更因为海军没法爆兵而先想着玩破袭战,失败之后又去玩什么无限制潜艇战之类的把戏。虽然的确能取得一时辉煌,但终究逃不过一败——名噪一时的海狼战术在最后一两年里,对整个战争而言已经几乎不起作用。
海军的一切存在价值所依赖的大前提,都是能够打赢海上大决战!在高务实的眼里,海军要搞就要搞到第一,因为只有第一才有决定意义,搞个第二根本没有作用——除非你能确保永远不和第一海军翻脸。
但那显然不可能,因为海军本身就是进攻型兵种,它存在的价值就是以进攻取得制海权。你做了第二,那第一的海军能不来打你,将危险扼杀于摇篮当中?
除非和北方红色帝国解体后的美帝一样,在很长时间里保持着可以吊打全球其他海军之和的实力,那就不需要去打老二。
当然,那个时代的武器发展情况和眼下差别很大,存在一种“大国不与大国直接战争”的状况。这种情况与武器装备方面的“非对称优势”有很大的关系,比如说高超声速导弹的反舰能力,那就是谁也不敢真去试一试的,所以当另外一个第二海军开始快速崛起之时,身为海军老大的美帝似乎也没什么好办法。
总之在罗远看来,丰臣家的水军即便按照当前规格连续买船十年,也打不过京华两洋舰队。这个想法可不是凭空得来的,而是有内部绝密资料在支撑。
罗远在出任关东分舰队司令之后,拿到了高务实亲自规划的《万历二十年京华两洋舰队建制愿景》。在这份“愿景”当中,高务实为两年后的两洋舰队规模做出了详细安排。
主力舰队和各分舰队的驻扎情况暂时不必细说,单说一下总量就知道罗远为什么认为丰臣家买船十年也打不过京华两洋舰队: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