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出沛城地界,我们就充分感受到了作为刘邦治下人民的优越性,外面的世界很精彩,精彩得人人都得为保命而东躲西藏,而不是考虑今年租税上交后自己还有几许余粮,他们想做牛马都找不到机会。饿殍遍地并不足以说明这种严酷的现实,饿殍全身涂炭灰,坐在被烧成焦土的且正在冒烟的房基前,身边是烧得已经不成人形的亲人,而他自己也已经奄奄一息,这种场面随处可见。见到这样的情境,让我再次对那些正崛起的英雄们多少有些怀疑,他们是为拯救天下百姓还是为一展自己的抱负而绑架百姓,用百姓的鲜血铸炼他的成功。
每次经过这种地方,我都有推两石粮食给他们的冲动,但是,我知道,我这样做于事无补,而且还会害更多的人,我只好闭上眼睛,期待着马或者牛能走快点,赶快离开这个地方,前面就是繁茂的山林。
当然,这些饥民也是我们得要防备的对象,如果他们组织起来,有那么几十百吧人,胆子一大,真的要强抢,我真难以相信我们的人能下得了手,他们并不是杀人越货的强盗。不过,我们的担心并不是多余,只是现在还没有发生而已,那些人躺在地上,看我们经过,并没有过多地关注,也许,他们连站起来走向我们的力气都没有。
可能我们的装扮也起了不小的作用,每一辆车上,我们都插上了两面三角形旗帜,一面是黑中带黄的“楚”字旗,一面是红而黑字的“刘”字旗,旗帜色彩都比较打眼,让人一看就生敬畏,而且,押送的人员大多身着铠甲,扛着长长的戈,谁也不敢靠近。
虽然历史上很多次有人高声喊出“官逼民反,民不得不反”,但是,民众中从众心理依然十分的严重,官管民,民受管,天经地仪,民能生存,得益于官,民不能生存时,大家也期望官能出来管一管,让秩序能尽快恢复。如果一旦有人喊出了口号,取得了一定的声势后,民对官的期待就会一下子转移到造反者,把尽快恢复原有的秩序的希望寄托在造反者的身上。
受到伤害的人民正在等待,等待杰出的人来体恤民情,恢复秩序,但是,一等不来,二等不来,最后,他们在等待中化为一坯尘土。张心告诉我,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古训很有概括性,但是,说的很轻松,听的也很轻松,但是,这一分一合之际,就会有数千万人死于战火。每一次大的动乱,少则三分之一,多则一半或者三分之二的人口会消失。我们的历史有几度轮回,就有几度上千万人口被战火吞噬,这将是一个多么庞大的数据,这片土地上,天灾不断,但都不至于有如此重大的损伤。这是为什么?人类本应与大自然争夺、战斗,但为什么会有更多的人死在人与人的争夺之中呢?
这样的现实见得多了,人都会麻木,我也不例外,我骑着唯一的一匹马,走在队伍的中间。马已经习惯了跟随队伍,不用我指挥,它也能跟着队伍一直向前,我可以毫不费神地前进。
张心坐在装载专供我们食用的粮食的马车上,斜躺着,若有所思,他现在是有家有室的人,出门想想家,也在情理之中。
骑在马背上,随着马的慢步而摇晃,我有些昏昏欲睡。这几天,我都是这样度过,秋来的天气不冷也不热,暴露在阳光里,更是心灵空明,万事皆空,睡意难以控制,但是,我得小心,我屁股下的马鞍并不那么牢固,也没有可以容我可借力的地方,如果不小心,我这么大个块头,一头栽倒,那可会让人笑死。
如果我也像张心那般,倒是可以睡个好觉,但,经过为一段时间深入的接触与交流,在那些士兵的眼里,我分明就是个武艺高强的将军,岂可因此而自毁形象,这个想法让我更加主动地承担起责任。我们在运送粮食的过程中,走的都是大路,除非正规军队强抢,在大白天里,危险性并不大,大的是晚上,因为我们没有在所谓的客栈住宿,我们全都在野外相对较为开阔的地方宿营,如果遇到偷袭,应付起来会相当困难。所以,我想到让押送的士兵白天休息,晚上值岗的办法,反正只要有人引,再有几个看护,牛儿们拉着车自己往前走并不困难。
但张心却不赞成这样做,他说:“你还是用的现代人的思想来看这个事情,其实,这三四十个人,如果真遇到强抢,根本就没有办法应付。让队伍在白天精力旺盛地做出押送的样子,就会吓住那些小毛贼,使他们不敢有非份之想,反而更加安全。这就像兵法所说,不战而屈人之兵,那才是目的,他们不敢来抢那才是真正的胜利。如果有人胆敢来抢,就算我们能战胜他们,但你想过没有,杀敌三千,自损八百,这就算损失很小,但总会给我们后面的行程带来麻烦。所以,还得你随时提醒士兵们,一定要精神百倍,这样才能有效地吓阻有企图的人。管它是不是虚张声势,保证安全最重要。你在马上,也要有个将军的样子,中郞,中郞将,那在和平时代,可是个不小的官。”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