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着统计的账册,李超去了鱼梁洲。
鱼梁洲上,经过了这段时间的赶建,宫城已经初步完工,外面的宫墙宫门和城壕都建好了,引入了汉江活水环绕。
从长安迁来的各衙,也陆续进入了建好的衙城里,三省六部五监九寺南衙十二卫衙门翰林院御史台等,都开始集中在这里办公。宫城、衙城,都是相对独立的围城。而在两城外面,又有一座座的军城环绕,南面是南衙禁军衙门,北面则是北衙禁军军堡。再外围,则是民城和商城。
虽然看上去都还挺简陋的,可人来人往,已经很热闹。
官员们的家眷、国子监和讲武堂的学员们,还有来往的商人。让这座拥有半个长安城大小的沙洲热闹无比。
尤其是因为整个沙洲上是围城群的建筑格局,各个围城大小相连,环环相扣的模式,让这些城既是整个,又是相对独立的。在城与城之间的那些围墙外的区域,更加的轻松自由一些。
甚至已经有不少便利百姓的商铺设立,饭店茶肆杂货铺等。
李超走在这热闹的围城之间的街上,感觉挺自豪的。
这可真是拔地而起的一座岛之城,只用了一个月的时间而已,就有了如此的规模。这些围城的成功,也向皇帝和百官们证实了新的建筑模式,证明了水泥等新型建筑材料。
若是没有大旱灾和蝗灾,其实现在本来应当挺轻松的。
鱼梁洲上的商铺不少,可现在却看不到一家酒楼,因为朝廷禁酒了。也看不到什么饭店,因为一般人吃不起饭店,饭店里不收钱也收粮票而且还收的多少,谁舍得。
百官们粮票这些倒不少,可为了名声影响,也不好经常上饭店下馆子的。
甚至路上的行人商贩们,不少脸上也有些菜色。毕竟救济粮这东西,并不是万能的,能充饥,营养方面却差的远了。
唯一让李超比较自豪的,还是街道上看不到那些拖家带口乞讨的流民乞丐。
大家都在勒紧裤带度饥荒,富人的日子固然现在不好过,可却也让更多少的百姓,特别是那些穷困百姓,避免了因灾荒就饿死的惨境。
想到刚被抄家灭族的一百多大户,李超觉得心里稍舒畅了些。他告诉自己,这一切都是值得的。
现在是困难的非常时期,这些都是暂时的而已。
豪强大户们日子也并没有难过到哪去,只是没有灾难财发了,他们又不愁吃不愁喝,只是有些人却还不满足。
路过一道道岗哨,李超进入了宫城。
鱼梁洲上的宫城,李世民终于不用再住东宫了,皇帝住长乐宫,李世民住的叫紫微宫,另外边上还有不大的一座宫,那是太子的东宫。
前廷。
皇帝的御书房里。
李世民和宰相房玄龄杜如晦高士廉杨仁恭宇文士及五个正在议事,内侍禀报李超在外侯见。
“看来事情已经尘埃落定了,请李相进来吧。”
李世民叹声气。
李超大步入殿。
“臣李超拜见陛下,吾皇万岁万万岁!”
“平身,文远,都处置了?”
李超递上帐册,把那查抄的结果呈上,内侍接过,转呈李世民。
李世民接过账册,没有马上打开,他拿着这本折子,心情有些沉重,“刚才朕和宰相们也在商议此事。”
感慨了几句,李世民还是就此揭过了。
翻开折子的时候,李世民还是挺期待的,可是真的打开看过后,李世民失望了。
金银钱帛不少,田地庄园商铺这些也不少,可李世民现在最需要的并不是这些,金银这些,现在又买不到粮食,他更需要的是粮食。
可这些地方豪强家里的粮食,加起来不过十余万石,让人失望。
“地主家也没有余粮了吗?”
“地主家粮食还是有些的,不过也不多少了。”李超如实回答。
而最麻烦的不仅仅是地主家粮食不多少,还是现在出现了新情况,大量隐户出现了。
“臣估计,此次抄灭这些作乱豪强之后,确实能大大震慑他们,但可能马上会出现一大批隐户归籍,甚至出现大量豪强放免奴隶的大潮。”
李世民点头。
大批隐户归籍,自然还是跟豪强们有关。豪强们粮食不多少,又不敢乱来,在朝廷现在的政策下,他们为求自保,便会抛弃这些给他们佃田交租的黑户佃民,甚至连以前买回来的奴隶,也可能要放掉了。
眼下他们就算卖奴隶,也不一定有人愿意花钱买。毕竟不像以前,以前灾荒豪强都喜欢趁机买奴隶,但现在不同了。因为现在有钱也买不到粮食,粮食也囤不住了,大家手里都没粮,买奴隶回来跟自己分口粮吗?
奴隶又不能去领救济粮,连粮票都买不到,可以说奴隶是现在灾区最不值钱的东西。既然不好卖,留手里又费粮,那就干脆放掉。
长远看,这是好事,可眼下来说,却是麻烦事。
“如果我们能撑下这一波,那么朝廷的户籍人口,可能增加千万。”李超道。
宰相们对李超的这个数字推测,也都表示认同,新增一千万人口啊。一千万人口,一千万编户齐民,可能还意味着有一百五到两百万的课丁。
如果把这些人充裕到各地的宽乡,给他们均田授地,那朝廷一年能新增四五百万石皇粮收入,和大量的绢布等实物税收。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