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连着被封了两章,心态崩了.
研讨会开到第三天,才到了乔峰,蔡勇昌等人关心的话题.
在此之前,讨论的都是电影体制的改革,发行, 院线的改革,乔峰等人也有发言,但谈的都是香港那边的具体情况.
说到底,那些改革轮不到他们说话,要他们发言只是需要给其他人做参考.
而乔峰他们也知道这一点,所以怎么改革,改到什么程度他们也并不怎么关心.
到了讨论关于进口影片的引进发行,一众香港来宾才全部集中了精神.
对于进口影片的引进发行,内地这些导演,厂长,官员都是抱着很谨慎的态度.
他们最担心的当然是加大引进外国影片会导致意识形态冲突,对观众造成不良的引导,对精神文明建设造成挑战.
这也是为什么之前的进口片多是跟国家同属社会主义阵营的那些国家制作的影片的原因.
大家在走的道路上基本是一致的,精神层面更加契合,不会有那种看过了资本主义国家的繁华就被灯红酒绿的花花世界迷了眼的事情发生.
但要重新调整进口影片的政策就不一样了.不但是因为要增加每年引进的进口片的数量,而且是想着进行市场化改革,那引进的影片当然要是商业影片了.
虽然研讨会上领导也说了,引进的进口片是要基本反映世界优秀文明成果和当代电影艺术、技术成就的.
但事实上谁都知道这就是个口号,如果是文艺片,完全没必要搞这个进口片引进的改革.
文艺片才能有多少票房,每年中影又不是没买过,买回来基本都是各大影视院校或者内部用作教学等用途了.
拿到电影院上映的没多少,观众不爱看呀.
所以既然拿到研讨会上讨论,那到时候引进的肯定是商业片,而不管是什么类型的商业片,都无疑会带来意识形态的冲突.
看着一个个的发言, 乔峰发现意识形态问题是几乎所有人都担心的问题.但除了这一方面的原因,他也看出来发言的人在公心外还各有各的小心思.
对于制片厂的人来说他们是不愿意往高了说,因为每多说一部,可能就多一部进口影片和他们出品的电影抢市场.
导演们也基本是一样的想法.
而对于各级影院管理方来说,进口影片的发行依然会是归中影全权负责的.他们从一部进口影片里能赚到的钱不会比以前更多.所以,进口多一部少一部,对他们来说意义不大.
与其操心进口影片的数量,还不如操心一下怎么才能保持目前的各级发行现状,不让谢晋提的院线改革成为现实才是当务之急.
要是真搞院线改革,取消各层级的电影发行放映公司,改成组建几条大院线,那么他们的铁饭碗可就被砸了.
对于进口影片的改革最积极的是中影,好的进口影片更有票房市场,他们能从中拿到大头.
最后是香港这边的与会人员.
从嘉禾到金公主,几大电影公司的人都积极发言,提出诉求,那就是进口影片越多越好,内地这边最多也才提议引进八部进口影片, 蔡昌勇第一个发言就把这个量提到二十部.
理由是内地的商业电影发展滞后, 商业电影无论是从选材还是制作都比主流的电影市场,比如香港, 比如好莱坞差远了.
内地想要改变这种现状,就需要引进更好的商业片来引起竞争,才能让内地的电影人多多学习多进步.
乔峰在一旁看着忍不住摇头,蔡勇昌太异想天开了.
没看刚才有内地的导演在说提高引进片的数量,是在让西方资本主义的电影占领内地的市场,用中国票款养肥外国的片商吗?
有这种担心的可不只是那位导演,其他人只是没把这种担心说出来而已.
这种时候,你还提什么用外国商业片冲击内地市场,是,你是觉得有竞争才有发展,但在很多人看来你这实际就是想让外国商业片抢占内地市场,是在挤压国内电影的生存空间.
关键,蔡勇昌的心里没准多多少少还真是这么想的.他倒也不是真的想让外国的影片侵占内地的市场.
他可能更多的是觉得进口影片的定额越高,那么同样是被作为进口影片看待的香港电影可能拿下的份额就越高.
那么嘉禾在其中的占比也就可能越高,然后嘉禾就能从内地赚到更多的钱.
哪怕最后还是如以前一样只能卖电影的放映版权,那多卖一部也就多一笔收入不是.
让乔峰无语的是,不光蔡勇昌这么想,其他家也是一样的想法,甚至比蔡勇昌更想当然,尽然还提议内地完全放开进口影片的定额限制,想发行几部发行几部.
内地与会的全用看智障一样的表情看着那位.
眼瞅着气氛越来越不对,大家看那位的表情渐渐向看汉奸,敌特分子转变了,乔峰赶忙干咳一声打破了凝重的氛围.
“各位担心什么我知道,不瞒各位说,我也在担心.说起商业片,世界上最成功的商业片无疑是好莱坞那边多.这些年,好莱坞一直在以电影的形式向全球输出美国的价值观和意识形态,其实也就是在对别的国家进行文化侵略.这种文化入侵短时间内看不到明显的影响,但长远来说会潜移默化的让看着这些电影长大的年轻入,不知不觉就会受影响.“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