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英殿唱名,对每一位读书人来说,都是一生值得回味的场景,更是每一位热衷功名士人,一生都为之不懈努力的荣耀。尽管,他们要付出很大的代价,但为了这短暂的荣耀和我为天下的理想,不惜付出自己的青春。
这一刻,是那么令人心潮澎湃,又有很多人脸色并不好看,甚至有些垂头丧气。
“传,戊戌进士科赐进士及第第一,扬州江都王昂觐见。”
“传,戊戌进士科赐进士及第第二,开封府祥符赵楷觐见。”
三鼎甲唱名入殿觐见是历来的规矩,由天子亲自接见嘉慰,以示优容,其他进士及第和三等进士出身仅唱名不觐见。
何珪的脸阴的要滴出水来,堂堂的省元,竟在殿试被拿下,名列第三等赐进士出身五名,简直是绝对的奇耻大辱,他恨不得一头撞死在集英殿前。
回头看唱名前一刻,碧空万里无云,天色绝佳晴好,东京大内宣德门外,七百余名正奏名和特奏名的进士、同进士,天一放亮就汇集在宣德门外。
省元何珪是礼部试的头名,殿试也感觉很不错,正处于春风得意的劲头上,婺源朱松的名次在第二,也算是得意非常,但他脸色却很严肃,勿以物喜、勿以物忧,他学以致用的还成。
他们近处的举子纷纷恭维,能以正奏名过殿试的几个傻瓜,如无差错,何珪、朱松必是进士及第,这时候不拉关系,还要等到什么时候。反正说说恭维话,挤出几抹脸颊笑容又不花钱,顺便结个善缘,日后也好攀交情,何乐而不为。
此时,当然少不了风度翩翩的张启元,他的名次不低,没有像名次靠后人那样奉承,而是颇有风度地恭贺,谈笑间给人以如沐春风的感觉,着实引起一些人的好感。
王秀脸色淡然,压根没兴趣看那些破事,沈默和他站在一起,不过过会就得往前排,他们不会一窝蜂地进入大内,而是按照礼部试的名次,列队依次进入。
一旁就是身高马大的班直侍卫,一个个的虎视眈眈,有谁敢胡乱行走,还不得被当场拿下。
他心里仍有一丝的忐忑不安,回味着那夜的旖旎,几天没有动静不代表没事,让他不能完全放下心。
殿试名次和日后前程有直接关系,唐代一入进士皆成名流,有宋一代优容读书人,取士十倍于前唐,只有进士出身才算是名流,甚至有的清高士人连进士出身也嗤之以鼻,眼光放在甲科及第上面。
他也是风尘一俗人,名利索求当然不能免俗,对名位的渴求,遽然变的迫切百倍。
“看,那位就是蔡太师的嫡长孙,蔡龙图的长子蔡易,旁边那个是万事兴少主沈默。”
“蔡易,就是别子试十六正奏名的蔡易?”
“这是当然,蔡家二代有学问是十四哥,三代中以蔡易最有学问。”
“想蔡绦学问,却被官家禁足在家,全是拜蔡龙图所赐,蔡家人自己窝里斗.”
“蔡易倒是和蔡绦关系好。”
“噤声,小心祸从口出。”
原来,赵佶宠信蔡攸,他就谋划打通从他家到延福宫的沿江路,中间还要跨城架一道飞桥,到自己家门口,好让赵佶和蔡家走动更方便。
延福宫是相当有名气的,赵光义时曾想扩建皇城,可惜内城城郭早就定型,市民人口不断增多,民房自然密密麻麻,还导致真宗年间大规模的拆迁。大宋朝的开封市民可不是绵羊,那可是连他也被他们请出来过的一群人,你皇帝不解决内城拥挤也就罢了,竟然还想扩大自家的庭院,天下哪有那么便宜的事,消息传来立即被市民抵制,差点闹成大规模民变,不得不最终放弃。
一直到赵佶登基,觉得皇宫太小了住着太憋屈,既然天子有了意思,一一帮子阿谀奉承的家伙有了用武之地,纷纷上奏要把皇城以北到内城北墙圈起来,把军营作坊和寺院,建成一座宏大的皇家别院,赵佶半推半就恩准了,这就是延福宫。后来延福宫两次扩建,竟然跨过旧城修建宫殿群,把旧城濠外疏浚为河,取名景龙江,碧波荡漾,可泛小舟。
要不是正朔大朝,赵佶压根不在皇宫里呆,拜这群进士所赐,大内又迎来了赵官家,横竖能住上两天。
把话转到蔡家,这场蔡攸主导的鸟事,已经开始张贴榜文,涉及万余家市民,还要跨过繁华的商业区。
蔡绦也不是什么好鸟,代蔡京处理政务,那是连王黼、李邦彦也不放在眼力,但他比蔡攸清醒点,对这种劳民伤财,招人唾骂的没脑子事特别痛恨,几次告诫激化了兄弟矛盾,本来很紧张的关系,上升到剑拔弩张的程度。
“怕个鸟,他蔡家还能一手遮天?”
“蔡家是不能,但那.”一人指了指天。
不在乎那人脸色一便,乖巧地把嘴给闭上。
“在蔡易和沈默身边的是谁?”
“你连他也不知道?商水王秀。”
“哦。”此人在一阵看土鳖的鄙夷目光中,羞愧地点了点头。
“识之老弟,这位就是心学正论的撰写者?”一脸蜡黄的朱松走过来,目光复杂地看着王秀。
王秀不知这位是哪路神仙,很客气地一笑,道:“不敢。”
“乔年兄。”沈默是老开封祥符人,交友很广泛,当然认识太学下舍生朱松,介绍道:“这位是婺源名士,太学上舍朱松朱乔年;这位是陈州商水王秀王文实。”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